2023年4月26日 来源:财政部河北监管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河北监管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中心,服务大局,锐意创新,稳步推进常态化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机制建设,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上持续发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贡献力量。
一、聚焦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不断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
河北监管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政治担当,树立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常态化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机制建设。一是政治引领、明确方向。坚持将财政运行监管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和检验党建业务融合成果的重要抓手。紧抓属地财政运行特点,关注收入质量、支出进度、库款保障等重点指标,不断提高监管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视角融合、双线切入。横向连线“财、税、库”拓展信息来源,调动财政、统计、发改、税务等各方力量,定期研判产业发展、预算执行、进出口情况等对经济运行影响,多源信息相互印证提升分析质量;纵向贯通“省市县”建立直达渠道,坚持监管重心下沉,建立县级财政联系点制度,及时了解基层财政运行情况和趋势。三是动态监测、定期会商。发挥联合监管机制作用,与省级财政部门等建立季度会商机制,共同分析研判当期财政运行状况,通报相关地区存在的问题,对重大风险隐患联合进行处置,提升分析评估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二、聚焦质效提升,打造财政经济运行分析闭环
推动财政运行监管为属地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紧紧围绕地方财政运行特点和规律,以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定点直报、合作调研等作为支撑,打造“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提效”的财政运行分析闭环,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状况。一方面,加强对属地经济发展态势、财政收入和税制结构关联性的分析研究,围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探索构建“政策下达—资金分配—支出进度—效果评价—政策建议”的财政经济运行监管闭环,在财政数据和经济指标吻合度上加强分析,通过经济指标穿透分析财政数据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完善形成“重点事项量化分析、重点地区动态监测、重点时段现场评估、重点问题整改反馈”的“月快报、季分析、年报告”定期分析制度,及时了解预算平衡、民生保障、区域协调等方面的“活情况、实问题”。针对公用事业领域政府补贴、钢铁行业税收贡献下降、冬季清洁取暖等领域开展专项调研,调研成果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
三、聚焦夯基垒台,持续推进“三库一平台”建设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量化定性”结合,推动以政策库、案例库、人才库和分析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的“三库一平台”数据化分析机制建设,夯实基层财政运行“立体画像”基础。
档案式管理夯实监管基础。梳理预算、国库、债务等领域出台文件及财政部通报情况,按照规范性、强制性、禁止性等性质分类建立政策库,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规范监管行为;建好用好案例库,对近三年来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发现的问题,分地区分类别提炼汇总编写案例,既便于监管按图索骥,提升效率,又便于用“本地事”教育“本地人”,提高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成效。同时,创建人才库借智借力,破解监管人手不够、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
指标化评估提升监管质效。坚持量化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依托财政部和省级数据系统,推动建立基层财政运行“立体画像”指标体系。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运行风险、财政管理等15项指标,实现月度动态监测、季度静态评价、年度分析评估,深挖财政数据后的经济诱因,细研经济形势对财政运行的影响,不断提高监管穿透力、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