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广东财政: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 为区域协调发展再出新招添动力

2019年10月8日 来源: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差距、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广东省财政在建立健全一系列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聚焦“促均衡、保基本、全覆盖、解困局、兜底线”,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扩围提标,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一、聚焦促均衡,系统性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

  针对广东多年来存在的区域发展差距大的瓶颈问题,广东省财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勇于解放思想,切实转变理财理念,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更加注重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更加突出公平性和普惠性。建立以“促均衡”为目标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紧密结合对北部生态发展区实施的生态补偿“补成本”、对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重点平台实施的定向支持“强产业”、对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实施的专项扶持“促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精准对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系统构建以功能区为引领、有利于区域财力分布均衡的差异化转移支付体系,着力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困难县区与全省平均水平之间的“两个差距”,支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保基本,根本性实现转移支付政策导向由激励型向保障型转变

  从2004年起实施以激励性为主体的转移支付制度,对粤东西北实行与GDP、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考核,发展越快则奖励越多,发挥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作用。随着全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激励性转移支付逆周期调节功能不足、“保基本、补短板”作用不强的弊端逐渐显现。广东省财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优化调整转移支付政策导向,从侧重于激励型转向侧重于“保住基本、兜住底线,雪中送炭、扶弱补短”的保障型。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与GDP、财政收入增长彻底脱钩,按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通过“两补一奖”新分配机制,将资金向人口规模大、支出负担重、自身财力困难的地区倾斜,夯实其加快发展的财力基础。

  三、聚焦全覆盖,突破性将珠三角困难县区纳入政策范围

  广东省原转移支付制度主要覆盖粤东西北地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江门、肇庆等地反映部分县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财力较为薄弱,人均财力已低于全省和粤东西北平均水平。广东省财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市县发展诉求,真刀真枪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范围不搞“一刀切”,改变按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域简单划分的传统做法,统一根据财力困难程度精准确定范围,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所有财力困难县区统一纳入范围,做到哪里有困难,政策就覆盖到哪里。其中,珠三角财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台山、开平等6个县区首次新增纳入政策范围。全面扩围后,均衡性转移支付由原政策的60个县(市)扩围至86个县区,实现全省财力困难县区“全覆盖、广受益”。

  四、聚焦解困局,针对性解决欠发达地区市辖区财力薄弱问题

  长期以来,广东省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实行“省保县、市保区”的模式,市辖区主要由市本级财政予以保障。由于欠发达地区市本级财力有限,难以给予市辖区有力支持,导致市辖区成为“两头不到岸”的“夹心层”,财力薄弱问题逐渐凸显。广东省财政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紧扣问题改,建立省财政加大对市辖区支持力度的长效机制。将欠发达地区22个市辖区全部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范围,实现省级财力性补助资金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对近年来撤县改区的7个市辖区延续5年原有转移支付待遇不变,缓解其转型期财力不足的现实困难,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同时,建立省对市本级奖励机制,激励其加大对市辖区支持力度,实现省市联动支持市辖区补齐财力短板,推动做强地市中心城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五、聚焦兜底线,全面性保障县区落实“三保”政策和保持平稳运行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输血力度的重要要求,广东省财政努力克服减税降费减收影响,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控本级、保基层”,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在2018年增长25%的基础上,2019年进一步加力,安排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约5个百分点。均衡性转移支付下达县区后,优先用于兜住“两条底线”。一是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增强财力困难县区的托底保障能力,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压实“三保”这一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二是兜牢财政收支平衡的底线,帮助财力困难县区弥补因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财力缺口,确保实现全省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