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青岛专员办:“五个坚持”推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9年3月20日 来源:青岛专员办

  2018年,青岛专员办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司局的精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财政部党组“有财有政,更加突出政”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财政部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健全制度,强化支撑,主动作为,以“五个坚持”持续巩固提升财政预算监管工作成效,得到财政部、青岛市领导18次批示肯定,连续7年保持青岛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4年在青岛市年度综合考核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财政绩效监管和地方债监督工作经验被《中国财经报》报道。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校青岛分校进行为期一周的系统集中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的要求始终贯穿到各项财政监管工作中。坚持“财”和“政”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工作政治性的认识,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统筹谋划、积极推进财政监管工作,主动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财税改革的主体业务中,把贯彻落实党中央、财政部党组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认真贯彻落实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突出地方财政金融风险防控,开展青岛市PPP项目风险调研,深入分析青岛市全部69个入库PPP项目和未入库项目情况,提出PPP规范发展建议,助推PPP改革稳步健康推进,相关工作得到青岛市领导的批示肯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连续2年开展银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调研,从政府、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等四个角度研究提出促进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相关工作得到青岛市领导的批示肯定。认真做好服务代表委员工作。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及时收集上报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服务工作获得18位在青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肯定。

  二、坚持以服务重大改革为主线

  充分发挥专员办“上通司局掌握政策准、下接基层了解实际深”的独特优势,聚焦中央重大政策、财政中心工作和财税改革大局,密切跟踪改革进展情况、政策落地情况和实施效果。积极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及时发现纠正个别区市违规收费问题,对此,青岛市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积极参与收入改革相关工作,开展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检查,从促进市场统一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开展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调研,对扣除项目、标准、操作流程、难点问题等提出意见建议。平稳、顺利完成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相关工作得到青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助力脱贫攻坚战,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核查,及时发现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扶贫资金整合和发挥好使用效益,相关工作得到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的表扬。

  三、坚持以财政风险防控为重心

  认真按照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坚持底线思维,把财政风险防控作为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方位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坚持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加强压力传导,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宣讲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规定,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压实债务管理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遏制风险。加强与地方财政、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联动,通过联合印发通知、开展联合督导、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方式,从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织密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网。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约谈有关区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通报情况,揭示问题,提示风险,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全方位加强基层财政经济运行监控。从2016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区市,从收入、支出、债务管理等多角度对县级财政风险体检。通过三年时间,全面掌握青岛市10个区市财政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基层财政困难,开展地方财政收入质量调研、县级“三保”情况核查调研、民生领域财政支出政策摸底,及时对风险隐患进行预警。多位青岛市领导对青岛专员办相关工作批示肯定。青岛市政府、财政局采纳青岛专员办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财力保障机制,加大了对财政运行相对困难区(市)的保障力度。

  四、坚持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核心

  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突出专员办在地方和基层的管理优势,及时将工作重心统筹调整到预算执行环节和实际效果上,探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中国财经报》以《青岛专员办:实施全方位绩效管理》对青岛专员办财政绩效监管工作进行了报道。一是环环相扣,扎实推进中央转移支付预算监管。积极推进从预算审核、执行监控、绩效评价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倡导渗透式监管理念,统筹推进预算审核、提前下达督导、资金指标对账等各项工作,对青岛市各级财政分配、下达、落实和使用中央转移支付情况实施全面监控。加强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等重点监管,将监管触角延伸至资金使用终端。扎实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结果利用。在中央海岛及海域保护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中,青岛市长孟凡利对青岛专员办反映的问题做出批示,有关部门有力加快了建设滞后项目的工程进度,促进了财政资金尽早发挥效益。二是扩围提质,纵深推进属地中央单位预算监管。在逐步实现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基础上,突出预算执行监控,探索预算绩效管理,以“双监控”工作模式促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资金绩效。部门预算编制、国库直接支付审核、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中,持续优化拓展“标准化”规程建设应用,确保政策统一化、标准一致化、流程规范化、工作高效化。进一步将监管重点转移到预算执行监控上,密切监控、及时纠正属地预算单位授权支付违规行为,坚持以点带面,面向所有属地预算单位印发问题通报,促进各单位引以为戒,强化遵规守纪意识,促进提高属地中央预算单位整体预算执行质量。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监控,连续3年开展预算执行进度监控分析工作,定期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排序,针对进度缓慢的后10家单位开展函询,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促进中央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积极探索部门预算绩效监管。开展中央驻青单位绩效管理情况摸底工作,全面了解中央驻青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对7家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现状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科研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将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结果运用全过程,完善违规问题整改监管跟踪落实机制,坚持所有问题一追到底,特别是对于系统单位共性问题,协调属地上级单位自上而下全面组织系统内排查,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以点带面提升部门预算绩效。

  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财政预算监管工作要加快发展,也要加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青岛专员办坚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财政预算管理理念相融合,以信息技术变革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从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采集、数据挖掘利用等多个层面切入,把信息化渗透到预算监管的细节上,着力提高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如,青岛专员办开发建立“中央驻青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监管平台”。有机整合预算、决算、预算执行、银行账户、资产管理等分散、孤立、碎片化的监管信息,开发嵌入“标准化”工作规程、案例库、法规库等辅助工具,实现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财政资金和监管业务全覆盖。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在自主开发的部门预算监管平台上新设立“授权支付数据分析平台”,在大量单笔支付数据之间建立起关联,深化数据钻探利用,实现了宏观大数据分析、微观自定义查询、数据可视化呈现等功能,授权支付资金监管驶上信息化快车道。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推广利用“财政部驻青岛专员办部门预算服务号”微信公众号,紧密结合预算单位需求,整合政策文件、服务指南等相关信息,为订阅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以信息技术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