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湖南邵阳:抓好四项工作 推动全市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5月9日 来源:湖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湖南省邵阳市财政部门按照邵阳市政府一季度收入调度会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着力抓好四项工作,推动全市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确保收入质量硬指标。紧盯财政收入增长和收入质量双任务目标,加强调研调度,确保科学可靠,经得起审计和各方面检验。一是强化组织调度。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好组织收入工作的牵头作用,加强与税务部门、人民银行的沟通协调,牢牢把握组织财政收入这一工作重点,把经济增长成果及时足额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二是强化调查研究。结合邵阳市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开展财政收入专题调查研究。分行业、分企业、分税种、分区域开展调研分析,摸清税源底子,掌握税源变化情况,科学研判全年收入形势和发展趋势,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二、抓住产业发展硬道理。针对当前财政收入总量小、非税占比高、增长不快等问题,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硬道理,扶持实体经济、加强产业培育、振兴产业发展。一是发挥好财政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制造强省”专项引导资金效应,运用股权投资、以奖代补、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三一湖汽、湘窖酒业、宝庆煤电等骨干财源企业发展,带动财政增收。认真落实减税清费政策,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培育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二是发挥好园区的“集聚效益”。整合资金集中财力支持湘商产业园、宝庆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推进标准化厂房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做好保障服务,落实财政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各类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为财政持续增收奠定基础。三是发挥好重点项目的“辐射作用”。对于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以赴支持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有效财源。

  三、强化风险防范硬要求。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隐性债务问题,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果断“踩刹车”,坚决杜绝违规举债。严格按照财预〔201750号、财预〔201787号、湘发〔20185号等文件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坚决杜绝通过企事业单位、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储备土地、伪PPP、政府投资基金、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等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行为。对于已经发生的违规举债行为,制定限期整改计划,积极稳妥推进整改。二是尽快“换档位”,大幅缩减投资规模。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2.2亿元项目压减计划,即:暂停实施“市三环线及地下综合管廊”等13个项目,压缩“东城快线”等10个项目,要逐个项目落实到位。严格控制今后几年新增的公益性项目。同时,严格执行住建部和邵阳市已下发的有关建设项目定额管理的规定,通过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等方式,着力优化项目成本,“精打细算搞建设”。三是大力“加油门”,积极化解存量债务。明确时间表和任务图,做细做实化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加快融资平台公司整合转型,尽快将市本级融资平台控制在3个以内。争取新增专项债券消化部分债务。

  四、完成民生保障硬任务。扎实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将七成以上的新增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民生。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对一些不合理的支出标准和超出财力可能的过高承诺,由财政部门向本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及时取消或调整,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重点民生。预算安排优先保障扶贫、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体事业等民生领域,支出要打足。二是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除按照国务院、湖南省政府文件要求应当纳入县级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20项、省级19项资金外,原则上凡是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除相关文件或预算有特殊规定用途外,一律按一定比例统筹整合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县(市)区财政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当地扶贫开发。新邵县、绥宁县、武冈市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新增收入的适当比例安排专项扶贫预算,确保今年脱贫摘帽;其余各县区也按适当比例安排专项扶贫预算。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