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湖南常德:四举措加强财政支出管控

  2017年12月28日 来源:湖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近几年来,湖南省常德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科学合理编预算,创新方式助产业,精打细算控支出,跟踪评价增效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

  一、科学合理安排预算支出

  一是坚持基本为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做到“一碗水端平”,财政预算打破以往市级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对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按政策据实打足,运转经费按单位职能职责分类分档定额安排,保证同类档单位支出水平基本一致。

  二是坚持民生为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低保、五保、优抚、救助、残疾人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创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会化养老、脱贫攻坚等民生支出保障,测算全市财政所需安排或配套投入情况,对民生支出予以足额安排。近几年,常德市财政用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0%以上,较好地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待遇的落实。

  三是坚持发展为先。为支持工业及园区发展,2016年全市挤出资金4亿多元为工业企业帮扶解困,支持助推常德经开区加快“千亿园区”建设,市本级安排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6000万元,重点支持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及科技孵化器建设;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在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下,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总投资110多亿元的桃花源景区“三年磨一剑”盛装开园;为助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向上对接中央财政专项补助12亿元,向省财政厅申报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为推动交通提速,市级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对相关区县(市)沅澧快速干线建设给予补助,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拨付资金8.1亿元;为支持教育三年攻坚,投入资金2.6亿元,撬动全市投入18.33亿元(不含职教大学城建设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65所,建成合格学校600所;为助力完美社区建设,市本级共补助资金3亿元,带动全市投入近10亿元,推动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及服务水平有了提升。在此基础上,投入资金2亿元支持沅澧水一线大堤除险加固,沅澧大地经受住了2017年洪水检验。

  二、创新财政扶持方式

  面对本地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除加大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外,还积极创新财政扶持产业方式,努力提高扶持成效。为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常德创新创业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海绵城市建设,依据《常德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整合各类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滚动投资收益及其他政府性资金归集出资,设立20亿元的常德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基金按1:4比例放大设立子基金;以基金自主管理和委托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常德高新创投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常德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金、常德易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汇湘产业基金等8只子基金,力争年底前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元,采取投贷联动的模式争取合作银行对投资企业给予200亿元的信贷支持。目前,全市已储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行业50个投资项目。

  三、严格审核加强支出管控

  坚持聚财为公、理财为民,让每一分钱用在实处,发挥最大效应。在编制2016年市级部门预算时,市本级实行类档定额管理预算单位的基本运转经费统一压缩10%,在编制2017年市本级部门预算时再次压缩20%,严控一般性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制定了公务接待、差旅费、因公出国(境)、招商引资等经费管理办法,实施支出预警止付、公务卡强制结算等措施,从制度层面有效管控和压减经费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近2年收回“趴在账上睡大觉”的专项资金2亿元,重新安排用于脱贫攻坚、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强支出审核,对照财政资金安全自查工作表37条严格审核每一笔开支,防范资金风险。推进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全面取消纸质凭证,所有资金支付、资金清算一律使用电子凭证,资金支付印章一律使用电子印章,网上操作一律使用UKEY(CA认证),一人一认证、一人一密码,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步入电子化时代。

  四、深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继续深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对各预算单位支出效果全程跟踪问效。紧扣预算绩效评价“3个100%”(即绩效目标管理覆盖一级预算单位100%、重点评价项目100%交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结果100%参考运用到部门预算)的工作目标,对2017年城乡救助资金等105个专项共19.68亿元资金和106个一级预算单位实行了绩效目标管理,首次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对2017年105个专项进行监控管理,对智慧常德等16个专项和常德市商务局等5家单位整体支出实施第三方重点评价,绩效管理总额达61.61亿元,较上年增长69%。将绩效评价结果100%参考运用到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