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来源:四川省财政厅办公室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成都市财政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首要政治任务,以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为着力点,以壮大财源税源、增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功能为突破点,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管理全面加强、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了“双过半”任务,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财政保障。
一、着力对标找准短板,夯实服务保障基础。一是围绕工作重点,选定学习标杆。在局领导分两批带队考察同类城市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成都市财政重点改革和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以深圳、武汉、重庆和广州为对标城市,形成对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标管理,深入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在产业扶持、财政体制调整、创新投入方式和财政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二是问效服务对象,查找工作不足。严格按照“三个服务”要求,到基层、到部门、到企业,开展专项调研,了解财政政策落实情况,查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深入蒲江县金家村、简阳市深洞村等贫困村,通过项目引进、资金支持等方式进行帮扶活动。三是开展专题调研,完善基础资料。联合成都市委财经办、市人大财经委等单位,深入开展市县两级财政体制调研活动,为理顺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适时调整财政体制打下基础。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基础研究。印发《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研判工作的通知》,从需求和问题出发,建立完善各类“数据库”,推动形成资源互补、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提升财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聚力产业提升能级,切实保障发展要务。一是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围绕“产业新政五十条”落地落实,着力优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成都市财政金融配套措施并制订政策申请流程,加强各类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统筹安排产业扶持资金使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开展涉企收费清理,减免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5项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研究提出政府采购支持成都市中小企业和地方名优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规定,优化采购流程,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二是不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在2017年预算中期调整和即将启动的2018年预算编制中,增加产业发展资金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按照“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思路,研究支持鼓励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的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服务项目招引。研究调整重大项目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力度,引导平台公司向综合运营角色转型,缓解成都市当前轨道交通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补助、物流补助和航线补助等重要领域财政资金不足。三是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快设立1000亿元目标规模的成都发展基金,重点推进300亿元的一期基金组建运营,聚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及创新创业,“投”“引”结合,激发经济活力。强化基金市场化运作,研究完善财政投入退出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滚动投入、持续增效。深化财政金融互动,积极开展政银、政企合作,合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增强“壮大贷”“科创通”“农贷通”等财政金融产品的对产业资本的吸附能力。同时,稳步推进规范运用PPP模式,截至目前,成都市计划实施“拨改租”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630.86亿元,进入市级PPP项目库项目123个、投资3180.93亿元。
三、全力调动积极因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研究制定市与区(市)县财政体制调整方案。按照重塑成都城市空间和经济地理新要求,正在研究调整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合理划分收入范围,积极构建既能增强统筹能力、又能调动市县两级积极性的财力格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规范引导区域竞争。出台区域内企业跨区(市)县迁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投诉、沟通协调和违规惩处机制,构建工商税务联动、财税利益共享的区域内企业迁移管理格局,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项目合理配置、招商资源相互利用,推动错位竞争、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