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来源:云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自2013年财政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云南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主攻方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区内的大研街道义尚社区文林村,2014年被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后,云南省财政厅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力争在全省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文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钟灵毓秀的民俗文化底蕴,把规划编制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举措,指导文林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生态旅游的带动、民族民俗活态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科学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三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2300万元,按照集中打造、分批实施的发展思路逐步推进与完善,实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文林村城镇化发展、带动生态旅游和保护民族民俗文化相得益彰的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一、 提升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秀美之村
2014年文林村被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通过三年的集中打造,文林村实施了全村3.5公里的电力、通讯、电视、排污管道和自来水管的入地改造和1.7万平方米的村道五花石铺设工程,发动村民种植景观树木500余棵,建设了两个民俗文化活动广场、公共停车场和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文林村脏、乱、差的原貌,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入厕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改善了文林村人居环境,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提升。
二、带动旅游生态,打造宜业宜游之村
文林村地处丽江古城保护区,北有金虹山,古城东河流淌其中,内有甘泽泉。村内现有165户、564人,95%是世居的纳西族。依托文林村的区位优势和民俗特色,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以生态环境提升为载体,文林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推进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路通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里的私营经济一下子活了起来,不少投资者开始在文林村开客栈、开酒吧。据统计,文林村目前共建有8家农家乐,15家客栈,村民将自家房屋出租给外地人开客栈的有101户,整个村每年实现房租收入1600万元左右,村民户均收入由从前的4.5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村长和跃文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了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文林村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模式。
三、保护民俗文化,打造文化魅力之村
文林村是古城区唯一保留下来的一个有古建筑、有原住居民、有自然生态民俗的纳西族民族村寨。结合文林村民俗文化特色和发展建设规划,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传统保护、文化传承的发展理念,既满足村民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也充分发掘和保护好村内古建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和文化遗迹等历史遗存,弘扬纳西民族特色。在新建民居上充分保持了纳西庭院的特色,引入水源打造大研古镇特色的“小桥流水”,同时,新建了专门展示民族乐舞的舞台。2016年“花雨东林”纳西火把节在文林村民俗文化广场成功举办,各社区代表队在文林村向游客和市民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美蹉和白沙细乐(崩石细哩),以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勒巴蹉、东巴舞等,文林村的民俗文化演出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文林村美丽乡村建设守住了丽江古城活态文化,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为云南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示范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