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来源:大连专员办
2016年是全面深入推进专员办转型的关键之年,大连专员办紧紧围绕财政部工作要求,深入领会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不断摸索实践,逐步明确“四个强化”——强化深层次转变观念、强化工作创新、强化纵向与横向联合调研、强化责任分解与传导,促进转型工作上新台阶。
一、强化深层次转变观念是工作转型到位的前提。观念转变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准确把握当前职责定位。按《意见》精神,专员办作为中央财政管理职能在地方的延伸,应更好地发挥“探头”作用,履行为财政健康运行保驾护航的责任。在将嵌入预算管理向纵深推进的同时,逐步向财政业务监管全覆盖发力,向加强就地管理与政策研究发力。其次,抓紧补齐能力短板。转型后的工作覆盖面更广、对理论政策的把握要求更高。因此,需尽快转变以往重检查审核、轻调研的思考方式,在宏观政策研究和地方整体经济形势的研判上下苦功夫,由过去习惯的微观检查,向微观监管与宏观政策研究有机融合转化,及时为财政部提供更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其预判与决策提供依据。第三,不断提高主动性与自觉性。财政业务监管全覆盖,需要先行先试,需要专员办在实际工作中摒弃等靠思想,主动创造工作条件,主动寻找有效抓手。一方面更为紧密地与财政部对口司局联系,加强沟通汇报,及时了解工作动向,主动申请参与各项试点工作等;另一方面加紧融入地方财政管理,搭建平台、信息共享,监管与服务并重,为就地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强化工作创新是提高效率与效果的基础。一是广泛发动,集思广益。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转型,在全办征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调研课题,全员建言献策,最大限度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主动出击,提前介入。在日常工作中改变以往查出问题越多越好的想法,主动服务受监管部门,实行事前提醒、事中监控,加强政策宣传,督促其加强内控管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定期宣传政策、请内控管理和绩效管理开展较好的单位做经验交流、定期通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等。三是重点突出,合理计划。统筹安排全办工作,不同阶段分别确定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合理规划,不同监管事项采取不同监管方式。四是一站式监管,提高效率。在日常监管中注重将涉及一个单位的监管事项融合开展,监督与服务宣传并行,打造“一站式”监管。如在2015年决算审核中,将决算审核与账户检查,与预算编制、内控管理,与听取监管建议一并进行,提升监管效率,得到监管单位的好评。五是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方法。如对审核事项,采取各项审核信息表格化的方式,一目了然,便于核对;对检查事项,提前收集资料做功课,通过分析科学选点,列出问题和疑点清单后再进现场开展工作。
三、强化纵向与横向联合调研是提升政策研究水平的抓手。转型要求专员办提升调研报告质量与政策建议的建设性,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如何在当前工作中有所提高,开展联合调研是一个好的尝试与抓手。一是尝试与财政部司局纵向联合,如参与预算司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调研、社会保障司就业政策调研等。二是与本地区相关部门横向联合,如与大连国税等部门联合开展“营改增政策调研”,与大连人民银行、大连银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防止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调研”等。通过纵向与横向两种形式的联合调研,一方面更好把握财政部政策研究的方向与要求,提升调研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向领域内的专家学习,拓展视角、共享信息、交流观点、取长补短,迅速提升知识与政策储备。
四、强化责任分解与传导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年初,在全面梳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大连专员办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细化制定了2016年党建(纪检)工作、支部书记工作、业务工作、信息工作、档案工作五项目标考核责任书。在《意见》出台后,又在第一时间制定了落实方案,特别是编制了2016年措施责任表,将19项具体工作明确了落实措施,明确到责任处室、责任人与时限。同时,每月发布各处室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及时督促责任落实。通过明确目标导向,分解、传导、压实责任,为做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