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夯实基础 依法依规 惠民利民——湖南多措施加强非税收入管理

  2016年6月21日  来源:湖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近年来,湖南财政积极实施《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规范管理”的要求,不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和效能化,赢得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看湖南”的美誉,并在全国创造了率先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地方性法规、率先引入电子收付手段等多个第一。

  一是夯实基础,提升非税收入管理理念。注重学习培训,坚持将学习培训与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学习教育等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注重专题宣传,全省以《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月活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举办“非税十年艺术展”和非税收入知识竞赛、出版宣传专辑,利用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等各类媒介,全面宣传十年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在全社会营造了规范管理的良好氛围。注重调查研究,采取自主撰文、主题征文、课题委托等方式,重点就新常态下的非税收入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非税收入规范管理的调研与思考》、《高校非税收入管理现状的调研与思考》等研究成果,汇编了《政府非税收入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理论成果。

  二是依法依规,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加强征收管理,梳理了我省2004年以来的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文件,拟定了《制定、修订或重新发布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政策清单》,在停车泊位、停车场、河道砂石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交通违法罚没收入等方面制定了制度文件,筑牢了制度基础。加强预算管理,贯彻家毫省长“绝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虚增收入”的指示精神,及时开展全省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情况专项调研和全面检查,基本摸清非税收入“增长快、占比高”的真实原因,纠正了部分地区存在的空转、混库等虚增收入行为;印发《湖南省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项目信息目录》,严格区分收入性质,提高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防止随意调整预算管理方式、虚增非税收入等现象发生,提高了财政收入质量。加强资金结算管理,推行待查收入“首家受理网点责任制”,优化待查收入结算流程,提高待查收入处理效率;开展代理银行招投标工作,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代理非税业务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优化统计分析,完善统计报表体系和收缴执行分析报告制度,提高非税收入执行分析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监督考核,每年开展1-2次专项稽查,追缴违规资金,进行票据打假,纠正不规范行为,充分发挥“以查促管”实效,如开展上下级分成非税收入稽查,核实资金18.85亿元,清理欠缴5800万元,累计追缴2300万元;修订完善对省直单位和市州党委政府绩效评估、代理银行收缴代理业务考核办法,重点纠治乱作为和不作为,引导和督促各级执收单位规范征管行为。

  三是惠民利民,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服务。规范收费工作,及时发布全省收费基金项目目录,实行项目清单常态化公告制度,提高征管透明度;开展收费基金清理整顿,大力实施普遍性降费,为企业和社会减负添力。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清理取消或停征收费基金57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8亿元。创新收缴方式,率先在全国启用社保基金电子收据,有效解决了异地企业票据领取不便、工作效率低、服务能力受限等问题;在常德市、怀化市及津市市、花垣县等12个市县开展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带动全省全面推行;完善和拓展征管系统功能,推广网银缴款,在司法、教育、人社等部门的考试收费业务中先行先试,大幅提升收缴效率。优化窗口服务,推进“文明窗口单位”创建,以小窗口树大形象;提高“湖南非税收入网”便民服务能力,新增全省非税收入基础数据信息查询板块,截至目前,网站访问量190多万人次,做到了“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实现了网上服务、网下办事的有机结合。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