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山西专员办:打造非税收入动态监管工作机制

2016年1月29日 来源:山西专员办

  财政部部署专员办工作转型时突出强调,要“征收和监缴部分中央非税收入,监督属地中央执收单位执收中央非税收入情况”。山西专员办抢抓机遇,以制定实施《中央非税收入征缴分析报告制度》为对外监管抓手,以制定实施《中央非税收入征收监缴工作操作规程》为对内管控基础,全面规范对5个代征单位6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着力强化对14个省级执收单位涉及22项非税收入的监缴工作,通过季度对比分析、动态管理督办和重点核查调研,积极打造非税收入动态监管工作机制。

  一、乘势而上建制度。财政部2014年10月制发《关于专员办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通知》后,又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关于配合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通知》,这是专员办工作转型后全方位强化非税收入监管的总号令。山西专员办以此为契机,重点剖析应负责监缴的非税收入项目、依据、标准和执收单位情况,确定“明确职责、按季分析、动态监控”工作目标,在征求执收单位意见后制定实施《中央非税收入征缴分析报告制度》:一是明确监缴范围,囊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排污费、水资源费、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轨道衡鉴定费、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务费、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检疫处理业务费、保险员考试费、机构监管费、银行业监管费、罚没收入等22个项目。二是明确执收职责,重点要求国土资源、环保、水利、通信管理、铁路、出入境、银行监管、保险监管、邮政管理、能源监管、煤矿安全、海关等14个省级执收单位,每季度后15日内报送征缴情况报告和报表。三是督促落实责任,重点运用审验核销执收单位《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和责任追究等手段,实行情况通报制度,按季度核查评价各执收单位履职情况,制发《情况通报》并抄报其上级部门和省政府;实行专题整改制度,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专门制发《整改通知书》并动态督导落实;实行专项核查制度,根据各单位季报和收入对账情况,对重大疑点和问题进行核查,严肃处理违法违纪问题并强调追究责任。

  二、夯实基础建规程。按照财政部强化内控工作部署,以防控工作风险和廉政风险为重点,制定实施《山西专员办财政收入监管工作通用操作规程》,将其作为“通用模板”指导税收收入监管、非税收入征收监缴两大类工作,设立“岗位职责→工作台账→基础资料库→受理→初审→复审→核定→收入对账→季度分析→内部控制→动态督办→宣传调研→档案管理→质效考核→工作纪律→责任追究”等通用操作步骤,从整体上规范收入监管工作。以“通用模板”为指南,与上述征缴分析报告制度相协调,充实非税收入监管制度和要求,制定实施《中央非税收入征收监缴工作操作规程》,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和目标,重点细化“分级审核→对账核查→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分析→分析报告→沟通通报→联席会议→专项核查→风险防范→保密工作→内部控制”等11项具体步骤,建立起顺向相互印证与制衡、逆向可追溯可追责的非税收入内控工作机制,确保责权明晰、运行有序、风险可控。

  三、突出重点建机制。“建机制”核心在于上述监管制度和内控规程协调运行、发挥功效,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推动全局。山西专员办着力强化对中央非税收入监管工作,以全面规范驻地中央非税收入征缴,保障中央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动态把握全省非税收入征管政策和征缴情况为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对非税收入的日常征收监管、收入对账、季度分析、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缴款书》审验核销等工作。全面落实内控规程,并以动态收集分析各执收单位上报的《分析报告》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水资源费征缴情况、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征缴情况、地方电力企业后期扶持基金征缴情况等多项专题核查和专项调研,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规问题,追缴入库中央非税收入,堵塞有关征管工作漏洞和政策疏漏,在全省相关单位引起强烈震动。通过建立责任分解、核查调研、倒查追究的责任链条,以问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有力推进非税收入动态监管工作机制有序高效运行。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