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陕西财政:“组合拳”全力支持稳增长

2015年6月11日 来源: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陕西省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工作节奏,倡导“马上就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打出“组合拳”,找准“靶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稳增长,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以最快速度得到落实。

  一是全力支持稳工业增长。围绕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25条意见,主动与对口部门联系,统筹资金,确保重点,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有:用好现有工业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兴通讯手机一期项目、宝鸡吉利轿车、秦川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项目,促进企业稳产达产;整合资金,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风险补偿与奖励、兰炭对外销售、陕汽天然气商用车超销售奖励、钼钛钒等大宗商品收储贴息,以及对当年采购省内产品净增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省内企业给予奖励等,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加快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基金设立进程,支持美国强生等重点医药企业投产达效;利用中小企业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等,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继续落实产销1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税收列支返还政策。完善各项财政金融政策,以支持再担保机构发展为抓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全力支持稳投资拉动。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省财政调整优化投资方向,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按照“一市一策”,及时帮助各市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住国家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额度1000多亿元,通过发挥平台作用、减少审批环节、加快贷款发放等措施,发挥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在支持方式上,积极创新方式,不唱独角戏,加快在交通、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广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渭南主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已被财政部列入全国PPP示范项目。

  三是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支柱,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陕西省财政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认真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在去年公布涉企收费清单的基础上,针对煤炭生产量价齐跌的严峻形势,对涉煤收费基金实行清单制管理,深入开展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清单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涉及稀土、钨、钼的收费和基金进行专项清理,确保资源税改革顺利推进。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并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职工生活补助、社保补贴、转岗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稳岗补贴,努力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今年一季度全省“营改增”97.5%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累计减税7.36亿元,继续对因税制转换而增加税负的试点纳税人予以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发展。同时,正在抓紧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申报工作。

  四是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陕西省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用于民生的投入力度丝毫未减,百姓获得更多实惠。比如,下达中省补助资金81亿元,将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较上年增加5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100元,较上年增加20元;已下达中省补助资金12亿元,将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较上年增加50元;适时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职工生活补助、社保补贴、转岗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稳岗补贴。1-4月份,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完成953.0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5%,各项事关民生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省财政已明确全省财政部门要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多做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事,确保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正在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快落实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养老保险改革政策。推进省级公车改革,预计5月底前第一批参改人员车改补贴发放到位。

  五是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正在配合有关部门,整合现有省级相关产业专项资金,加快设立陕西丝路新起点投资基金步伐。继续实施奖补政策,保障“长安号”常态化运营;按照现有培育国际航线运营做法,对连接中亚地区的客货运航线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与中亚国家实现互联互通。优先支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支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纺织、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艺术节、文化保护等活动,打造以西安为起点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文化旅游交往。

  六是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新形势下,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既需要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又要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避免因债务治理而影响经济增长。为此,陕西省财政制定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完善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成立了债券发行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承销团组建、发行兑付等办法,抢抓中央存量债务置换、新发债券的政策机遇,加紧236亿元的第一批置换政府债券和126亿元的第一批新增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并已将债券指标提前通知各地,帮助各地借此渡过减收增支的难关,解决保增长面临的资金问题。

  七是盘活存量资金。在财政收入下行、支出刚性增长的情况下,省财政从今年年初起,就开始对2014年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清理,到3月底,财政存量资金比2014年底下降44%,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形成了实际支出,有效促进了财政资金流向改革和民生等具体项目。目前,正在对省级部门的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检查,并将制定统筹使用方案,对收回的资金,优先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民生政策落实。

  八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为切实提高资金效益,省财政对各市县、各部门,定期通报支出进度,对进度慢的市进行约谈,对部门进行督促。1-4月份,全省财政支出1127.99亿元,增长8.39%,较上月提高0.17个百分点。省财政正在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预拨资金、切块下达等方式,促使资金尽快用在刀刃上,对省级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原则上尽快下达完毕,对中央专项资金做到文到即办,确保财政资金早拨付、早见效。

  九是创新投入方式。继续采取股权投入、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目前,我省共有循环经济、现代能源、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技术服务、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10支创投基金投入运作,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是强化政策落实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重点项目督查力度。组织全省财政部门,开展抓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政策落实情况大检查,重点检查中省财政安排的重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财政资金拨付情况,切实将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大绩效考评力度,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倍努力!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