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财政新闻

财政部政务微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我国首份政务微信评估报告中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二

2014年8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微信公号阅读量、点赞数功能近期上线,使得评估账号影响力成为可能。记者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了解到,通过深入调研和统计,我国首份聚焦部委政务微信公号评估报告于7日发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5日,已有29家中央机构开通政务微信,其中政务微信公号34个,服务号5个。本报告以部委微信公号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量、发文频次、内容类型等数据维度,对部委政务微信公号做出评估。

  据介绍,部委政务微信公号阅读量差距明显:中国政府网总阅读量超20万,以绝对优势高居第一;财政部、微信教育、最高人民法院总阅读量均突破10万,形成“第二阵容”;阅读量介于5万至10万及5万以下的则各包括3个账号。

  报告同时显示,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微言教育等少数账号影响力高、互动性强,运营水平走在前列;多数部委政务微信公号“重新闻轻服务”、“重宣传轻互动”,与政务微博同质化趋势明显;部分账号活跃度不高,个别甚至沦为“僵尸号”。

  据了解,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将于近期推出“微信公号影响力评估”系列报告研究,此次聚焦部委政务微信公号评估为首期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全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5日,已有29家中央机构开通政务微信,其中政务微信公号34个,服务号5个。本报告以部委微信公号为研究对象,剔除未经过认证、已暂停更新等账号,最终保留25个作为样本。考虑到数据稳定性、准确性等问题,故抓取阅读数公开之后的完整一周(7月28日至8月3日)内各账号推送文章,通过阅读量、发文频次、内容类型等数据维度,对部委政务微信公号做出初步评估,以供参考。

  一、影响力排行:国务院公号表现抢眼,多数公号内容量质难两全 

  (一)总阅读量TOP10 

   

  部委政务微信公号一周总阅读量差距明显,可大致划分为四档。中国政府网总阅读量超20万,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财政部、微言教育、最高人民法院总阅读量均突破10万,且彼此相差不大,形成“第二阵容”;而总阅读量介于5万至10万及5万以下的则各包括3个账号。

  (二)文章平均阅读量TOP10 

   

  整体上看,部委政务微信公号形成两种区别明显的推送风格:一是发文少而平均阅读量高的“精品模式”,如国务院公报、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等账号一周发文虽少,但文章的平均阅读量破万;二是发文多而平均阅读量低的“以量取胜模式”,如国家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发文数量遥遥领先,文章平均阅读量较低。

  从效果上看,两种模式都有效提升了部委政务微信公号的影响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送文章次数有限的微信公众平台,单次发布过多文章会分散粉丝关注度,主文阅读量大幅领先于附文。政务微信推送文章需兼顾数量与质量,同时应权衡文章重要性,以设置文章顺序。

  (三)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 

   

  一周阅读量排名前三位的文章,内容类型均为政策法规等的解读。公共政策法规的发布,易引发舆论争议,一方面或由于政策本身存在争议,而有些则是因为个别媒体解读不当造成。由政务微信公号发布相关政策权威解读,不仅可以避免媒体误读,而且能够提供可靠依据,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政策法规的相关细节。

  二、发文频次:近半数公号“一周全勤”,个别沦为“僵尸号” 

   

  超过四成的部委微信公号五天工作日内每天推送文章,国资小新、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海洋预报台等少数账号甚至能够在周末继续为公众推送信息。但同时,国家安监总局、保监微课堂等个别账号自开通以来尚未发布任何信息,成为“僵尸微信”。

  三、内容类型:微信公号成宣传新平台,服务类、互动类信息偏少 

   

  总体来看,部委微信公号媒体属性较强,“重新闻轻服务”、“重宣传轻互动”,与政务微博同质化趋势明显。微信“强关系”传播模式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政务微信公号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性、互动性。新闻资讯、宣传推广、知识普及类信息不具备调动粉丝互动积极性的优势,不同信息类别占比有待调整优化。

  四、栏目设置:半数公号设置子栏目,开启“小屏服务”模式 

   

  微信公号为政府机关单位提供了服务民众、沟通民意的新途径,通过菜单栏目的设置,民众可通过相应子栏目查询历史及实时信息。目前,已有近半数部委微信公号设有1到3个不等的子栏目,开启“小屏服务”模式。如教育部微信“微言教育”的子栏目“微热点”方便粉丝查阅高考、小升初等热点资讯。从微信公号服务民众的定位来看,仍有半数部委微信公号功能亟待完善。

   

  五、主要问题:注册认证环节存在瑕疵,内容互动性有待提高 

  (一)个别账号缺乏认证信息,易给“山寨”微信提供可乘之机,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不利影响,“粉丝达到500”后应及时进行认证。

  (二)单向宣传推广类信息占比过高,偏离微信社交媒体“双向互动”性质,从侧面反映出政务微信公号定位、运营等尚存在误区。

  (三)账号开通后未推送任何内容,易造成一种“跟风”开微信之感,非但无法实现服务公众的目的,反而可能拉低公众关注政务微信的热情。

  (四)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个别政务微信公号以个人名义开通,这样不仅无法实现微信公号的基本功能,而且可能带来“公号私用”、账号被窃等安全隐患。

无标题文档

电脑版
返回顶部